Spread the love

 

受疫情影響,大家都必須待在家中,除了親子關係的氛圍開始緊張之外,24小時的大眼瞪小眼,伴侶關係也開始漸漸拉警報。甚至國外媒體也報導,去年(2020年)一整年因為疫情讓分手率大大提高,從去年七月到十月間,英國的離婚率提高122% ! 報導指出,在中國及瑞士也有類似的情況。並且預測這樣的趨勢於2021年將持續。

 

台灣最近的疫情爆發,讓許多內心的問題也浮現出來。心理學家常常告訴我們「伴侶如同我們的鏡子,反射出我們內心的狀態。」但往往,我們看不到這個鏡中的自己,反而指責鏡中的這個投影。在這疫情期間,我們要如何才能維持好伴侶關係,甚至讓彼此的關係更加親密呢? 首先我們要先破除原本對於伴侶關係的思維誤區。

 

誤區一: 伴侶理當應該無條件地愛我

常常我們會以為,伴侶「應該」就是要無條件的愛我、包容我、寵愛我……但是,這裡我要告訴大家,伴侶關係是有條件的心理學家Rusbult 認爲,人們都在尋求以最小代價,獲取能提供最大獎賞價值的人際關係。也就是,我們只會和那些能提供足夠利益的伴侶,維持親密關係。在伴侶關係中,是一個彼互相滿足彼此、有條件的關係。所以一切沒有理所當然這件事情。

 

誤區二: 伴侶就需要自動知道我內心的想法及需求

當我們戀愛時,我們會因為對方與我們心靈相通、體貼了解到我們的需求而感到窩心,深深被觸動。但是進入伴侶關係之後,突然這些感受都沒有了,於是內心開始感覺到落差,甚至覺得沒有被重視、沒有被聆聽。為什麼? 這是因為熱戀時,我們會特別去感受對方的需求並努力去滿足對方,但是當關係久了之後,這些動作似乎就開始懶散覺得不必要了。但是我們感覺需要被重視、被聆聽的需求還在。這時,真誠及柔和表達出自己內心的需求及感受,同時不帶有任何的批判及指責是經營關係的重要法則。

 

誤區三: 我的痛苦都是因為對方沒有做到特定的事情

在親密的長期相處中,兩人彼此的細胞會密集的溝通,有些共同的傷痛及信念程式就會互相勾動而被翻攪浮出水面。這時候我們就會有各式各樣的情緒,焦躁、易怒、不安、不耐煩,進而責怪……。「都是因為你沒有怎麼樣」、「為什麼都是我在做」。其實真正要做的是去看我們自己情緒背後的原因及根源到底是甚麼?

 

這三大誤區只要不小心踩到,親密關係就會像地雷般爆發,有時輕微外傷,有時可能是無法收拾的災難。

要了解親密關係中如何化解彼此衝突的深層潛意識關鍵,歡迎參加希塔療癒的關係課程- 伴侶關係

You may also like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